5.7.08

我讀 蔣友柏《懸崖邊的貴族》

何謂懸崖?
在崖上,有最清的風。
在崖邊,有最透的景。
在崖下,有粉身碎骨的失敗。
學會擁抱前方與上方的美景,一邊接受下方的現實,

就能體會懸崖學。


單純的因為去中山的逸仙館聽過一次蔣友柏的簡短演講,才開始對這個人有興趣。他是蔣家的第四代,卻也是蔣家正式退出政壇的第一代;他曾是溫室裡的花朵,卻同時是懸崖邊的貴族;他高傲但是有無比自信,有夢想但是卻比任何人都務實,全力在事業上衝刺卻堅持顧家的父親身分,在生命有限的長度裡,他用關心家人、事業勇氣、自我反省來開拓生活廣度的無限。
##ReadMore##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段發人省思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應該的」,父母應該為我做什麼?老師應該為我做什麼?朋友應該為我做什麼?社會應該為我們做什麼?當我們從小就屈服在『應該』的陰影下,還剩下多少是自己主動去爭取的?一年前進入MBA的第一個體悟,就是「當了研究生,就不要再期待老師應該要給你什麼!」想做的,就自己去做!不會的,就自己去學!做錯的,就自己再改!既然這是一本寫如何成功的懸崖學,那最先要定義的就是何謂失敗:在蔣友柏眼裡的失敗,就是什麼都沒有,「沒有努力的目標、沒有努力的原因,努力之後沒有人可以分享,這就是失敗」。而對於他,現階段工作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幫員工圓夢;人生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家照顧好。除了不再等待別人應該為自己做些什麼之外,找到自己積極努力的初衷、方向,甚至是值得共享的對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而對於活到現在,他從這一段異於常人的經歷體驗到的是,「人生,不要只會說我要,大部分的時間要學會選擇我不要」,曾經是人人稱羨的天之驕子,卻在18歲時過世的父親身上學到最真實的一課,就是去接受人生。但在那之後他體會到活著的意義就是「做選擇」,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選擇為自己沒有面對未知的勇氣編織藉口,盲目的追隨領先群的腳步,放棄了質疑的權利,而殊不知這一群大眾,百分之九十九也是都再羨慕別人的生活。進來MBA之後,彷彿是進入一個跨領域的大熔爐,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專精,找資料、做報告、帶活動、上台present、美工設計、層出不群的點子、執行力…等,但是「比較」應該是去了解別人的強項與弱點在哪裡,自己的強項在哪?去認同他人的強項,從中尋找自己的機會點,所謂的”差異化”不只是「比較」,更要「專精」,而專精就要有勇氣做自己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敢做出「我不要」的取捨,並不是盲目追求別人眼裡的光鮮亮麗,而是專精在自己的抉擇,當我們開始去選擇輸在哪裡的時候,往往才是贏的開始。

從紐約的曼哈頓區的紅燈綠酒裡體會資本主義後,蔣友柏回到台灣的西門町展開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台幣的生活體驗,因為,對他來說要創造自己的價值不難,找工作也不難,問題是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在那段日子讓他了解兩件事:第一就是看見自己到底擁有什麼?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你可以確定你不會去用到那些資源,身為蔣家第四代,他卻深知不管是在哪裡做生意,背景有可能是助力,也有可能是阻力,它是一種有限資源,不但有時效性,也有次數性,所以他打從一開始就忘了背景的存在。第二則是要有「本事」,也就是「有本才能做事」,而所謂的「本」其實就是指自己,他認為現實,是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是誰,同時也是一出生就應不斷去累積自己的資本,所以對他而言,「創新」這兩個字,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所以他也一直堅持絕對不要放棄生活中的任何一塊自我,不管是工作、讀書和交朋友,他都會為自己留一塊空間,不管有多忙碌,都會留給自己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到哪裡都可以生活,卻又保有屬於自己的「格調」。

而在創業的過程中,蔣友柏也有屬於他自己的觀點,「要去學習什麼是失敗,要學會失敗後如何處理問題,才有可能去創造自己的路。」害怕失敗的心,會讓人更放不下害怕失敗的心,要創業就不能只把眼光都放在「風險」上,更重要的是要去分析與了解風險,而有時當風險無法控管時,就必須要「賭賭看」,對自己的市場眼光有自信,正如他眼裡的創造品牌,就是要有膽識,而非反覆的精密計算,是衝動,而不是妥協。創業初期的眼光也要放得夠遠,做生意賺的不一定是錢,談任何生意的前提,是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拿任何合約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和對手的差別,那是一種「不服輸」的個性,會不會賺錢?不一定,但是東西一定要賣得掉,前提是自己要賺多少而已,「你賺的有時候是錢,有時候不是,而是下一個合作。」這也是台灣人的缺點,中小企業普遍的保守,多著眼在短期營運而忽略了長期的規劃,即使是學生也常被出來工作的薪水、公司名氣所蒙蔽,有時候重要的是學習機會,重要的是把手上的事做到竟善竟美,責任以及信任才是無價的資產,遠見、口碑反而不是用金錢就能夠買得到的。

關於公司的經營上,我們看到的蔣友柏,是創業家,同時也是實業家。他知道要讓整個組織動起來,不能只有單向的推或拉,在公司內設立各種有形無形的獎勵和目標,拉整個組織向前,拉不動的,就用各種制度和緊迫盯人向前推,而在推與拉之間,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耐心,因為每個人對於「時間感」的急迫不同,身為領導者,除了耐心,還要和不同的人溝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並逐步建立起共同的方向感,最困難的就是在推與拉的過程建立共同的默契和願景。俗話說「人最容易的就是用錢買,最難的就是用心換」,如何激勵人心永遠是一門學問,因為人一定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事在人為,怎樣讓人的錯誤降到最低,或是協助他避免犯錯,就是領導者的責任,這部分在辦活動和團隊合作時的體驗是最深的,所有的癥結點也常常都是圍繞在「人」的身上。

帶領一個突破產業疆界的設計公司時,他永遠堅持「毀滅,也是一種創造」,不斷的接跨領域的案子累積經驗,他尊重每一個設計師不切實際的想法,讓理想設計與市場不斷硬碰硬,同時也讓所有人知道為了捍衛自己的作品,他敢跟客戶拍桌子,因為沒有用生命去做的東西一看就知道,但只要設計的不滿意,澄果也是可以隨時喊停的公司,即使全部從零開始也在所不惜,「要有勇氣去創造,也要有勇氣去毀滅;要敢做決定,也要能毀滅」,在毀滅之後,必須再給客戶、員工願景。相對的,公司會因為夢想而存在,但是當公司成長快速的時候,舊夢也會持續醒來,這就是最痛苦的時候,隨著市場及產品變化,公司若要持續做夢,就必須要加入新血、汰舊換新,原來的夢碎,是因為下一個夢誕生,而不斷的在夢想之中取得平衡,在毀滅與創造之間不斷交替,這就是快速成長的澄果一直在做的。


蔣孝勇曾經在生前說過,有三件事情在二十五歲前若能決定,就能開疆拓土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版圖:第一就是「決定娶誰回家」,因為結婚可以讓整個人沉靜下來,朋友會慢慢開始不找你,因為知道你下班後就會回家,那時就可以心無旁騖的思考人生方向。第二個是「決定踩在誰的肩膀上前進」,指的不是利用人,而是讓別人甘願為你「抬轎」。在革命的年代,這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在經濟掛帥的年代,則是一種設定目標、互相交換利益的遊戲規則,而在創業時,踩在別人肩膀上就是在想辦法積蓄能量、累積手中的籌碼。最後一項就是「決定自己的價值」,在人生的每一個過程,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去尋找,自己到底有多少「價值」,而自己所做的事及堅持與否,將決定自己的價值。

最後,以蔣友柏在書中的序做結:
一件事只要做好,做得夠久,自然就會成功。
累積到現在,我只做好過一件事 定位自己的價值。
直到今天,我只堅持過一件事 不斷的成長。




=============================
類型:讀書心得
2008.7.5 MBAtics&羊正鈺 整理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