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8

人民的歌手 楊祖珺




##ReadMore##
了解楊祖珺是因爲民歌,在筆者的意識裏,楊祖珺是個民歌手。但是,楊祖珺卻不是一個一般的民歌手,因爲她正好又是七八十年代兩岸變化最快的時代的見證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楊祖珺不但是民歌運動的重要推手,她還是第一個合法前往北京並舉辦有史以來第一個在北京舉辦演唱會的民歌手,當然也是第一個合法前往北京演唱的台灣歌手。此外,她還是最早到新加坡演唱的台灣民歌手。

講起民歌運動,人們大都以楊弦1975年的那場演唱會說起。儘管楊弦發表《鄉愁四韻》可以追溯到1974年。但是,楊祖珺認爲,真正的民歌運動應該是1976年12月3日李雙澤的可口可樂事件開始的。楊祖珺的理由是,楊弦那些歌是為余光中的詩作譜曲,未必真正反映年輕人的心聲。

那一年,在淡江文理學院校園裏舉行了一場熱門“民謠演唱會”,主持人是當時的中廣DJ陶曉清。當時的演唱會主要是在演唱美國的熱門音樂。在後台準備登場的楊祖珺,突然聽到台上傳來《補破網》和《國父紀念歌》的歌聲,正感詫異,只看見陶曉清皺著眉頭到了後台。

原來,台上發生了著名的“可口可樂事件”。僑生李雙澤拿著一個可口可樂瓶,上台質問大家,爲什麽喝的美國飲料,唱的美國歌,而爲什麽我們不唱自己的歌?李雙澤當場演唱了台灣民謠《思想起》,台下則響起了起哄聲。

楊祖珺當時對李雙澤的做法很生氣,1977年1月3日就在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對李雙澤的做法提出了質疑。楊祖珺表示,既然要唱我們自己的歌,那我們自己的歌又在那裏?我們總不能總是唱幾十年前的民謠吧。

不料,這篇文章深深刺激了李雙澤。於是李雙澤埋頭創作,其間誕生了著名的《美麗島》和《少年中國》等歌曲。雖然這兩首歌也是為詩人的詩作譜曲,但是楊祖珺認爲,這才是民歌運動的開始。

可是,當年9月10日,李雙澤因爲救人而去世。在大殮的前夜,楊祖珺和另外一名民歌手胡德夫一起,在稻草人餐廳,為《美麗島》錄音。

“抓住了,抓住了,”他們在唱了多邊之後,終于成功錄成了。

《美麗島》三十年來,一直是楊祖珺和胡德夫的最愛,有機會就會演唱。

楊祖珺自此參與了民歌的推廣運動。她甚至組織民歌手到鄉村演唱,其中還包括“綠島”,這些演唱都是義演的。但是,楊祖珺糊裏糊塗地和黨外相互比較熟悉了,這就得罪了國民黨當局。楊祖珺之後一直處於被禁的狀態,哪怕演唱會邀請了楊祖珺,最後主辦單位也會通知楊祖珺:“你就不要登台了”。

現在看來很有趣的是,楊祖珺經常演唱的兩首歌曲《美麗島》和《少年中國》,都是被國民黨查禁的歌曲,尤其是《美麗島》,被認爲有台獨傾向。而《少年中國》則被認爲是統派歌曲。

楊祖珺曾經有一張個人演唱專輯,就叫《楊祖珺》。這張專輯原本由新格唱片出版,結果國民黨當局的審查結果只通過了一首《美麗島》,還不能在電臺播放,使得唱片無法出版。一年后,幾經努力,唱片終于出版,銷售量超過1萬張。但是公司聽説楊祖珺被國民黨特務盯上后,又到市場上收回了那些沒有賣出的唱片。

對於國民黨當局當時的歌曲審查制度,以及規定要唱多少多少淨化歌曲的制度,楊祖珺不但憤然辭去了“跳躍的音符”主持人一職,更是寫下了一篇題爲《不要槍殺歌手》的文章,抨擊國民黨的歌曲審查制度。後來,歌手羅大佑在他的歌曲中也使用了“有人在黑夜之中槍殺歌手”這樣的歌詞。

楊祖珺後來和黨外人士林正杰結婚。林正傑過後當選為台北市議員。因爲在一場官司中敗訴,必須坐一年。林正傑和楊祖珺在法庭判決后,一起發動了一場“街頭狂飆”,也就是街頭抗議運動,直到上訴期滿爲止。據説這是台灣當時最大的街頭抗爭運動。

林正傑坐牢的第二天,民主進步黨出人意料地宣佈成立,楊祖珺當選為中央執委。這時候,更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1988年1月14日,蔣經國去世后的第二天,楊祖珺組織的1949年以來首個台灣赴大陸返鄉團啓程前往大陸。或許很多人不了解,這個要求開放台灣民衆回大陸探親的運動是民進黨推動的,而楊祖珺則是主要的推手。

楊祖珺組團前往大陸后,發生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楊祖珺在大陸期間竟然在北京舉辦了兩場個人演唱會。雖然之前侯德健“逃往”大陸也公開演唱,但是楊祖珺卻是第一個“合法”前往大陸並舉行了演唱會的第一個台灣歌手。據説,中央電視台還播放了楊祖珺在北京國際交易廳進行的一場演唱會。

楊祖珺在北京的演唱會中,有一場是在北大舉行的。這場演唱會不單是演唱會,楊祖珺也利用這個機會,向北京大學的學生介紹了台灣的校園民歌運動。

有意思的是,當時身為民進黨中央執委的楊祖珺在北京舉辦演唱會,初衷竟然是不滿大陸流行港臺的靡靡之音,要向大陸民衆展現台灣“唱自己的歌”運動的風貌。

楊祖珺下一次前往北京,則是在1989年6月19日。這個日子大家都知道,北京剛剛爆發了六四事件。楊祖珺不但在台北聲援學生運動,她更是在6月19日前往北京,向北京市民散發《安息吧》的歌單。其中的歌詞寫道“你們用血染的路,我們會繼續前走。”

這首中文歌最早在大陸是共產黨員演唱的,後來台灣一名被釋放的政治犯唱給楊祖珺聼,並說這是國民黨大牢裏面的“流行歌曲”。

楊祖珺後來和林正傑離婚。據説林正傑的離婚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你得罪了我的很多朋友”。

在台灣,人們喜歡說羅大佑是抗議歌手,其實,最應該稱為抗議歌手就是楊祖珺。楊祖珺的抗議導致了熱愛歌唱的楊祖珺不能上電臺、不能發唱片,甚至不能出席演唱會。

楊祖珺經常在街頭抗議中演唱歌曲,來鼓舞士氣。難怪1990年代初,羅大佑見到楊祖珺,還慾言又止地說:“你呀,還是老樣子,要知道啊環境不同嘍。”

縱觀楊祖珺三十年走過的路,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卻又有意無意地捲入了風起雲湧的政治風潮,我們不但從她身上見證了華人社會的一段狂飆歷史,更是讓我們覺得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大時代中所扮演的悲壯角色。

統獨問題、省籍問題、民主與專制、婚姻的悲歡離合、音樂和政治、民族自我覺醒、學術、和當權者在街頭的抗爭,那麽多的問題在正反兩方面聚焦在一個女人身上,實在令人嘆爲觀止。但是,我們卻沒有發現楊祖珺在為理想奮鬥的路途中,如那些政治人物和商人那樣,有著明晰的“路綫圖”。這個可能正是所有理想主義者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特徵。

最近,楊祖珺出版了一本新書,叫《我在凱達格蘭大道等你》。我無法了解楊祖珺現在的政治訴求究竟爲何,以及訴求本身的邏輯關係。但是,我情願看到一個民歌手的率性、真摯和沒有路綫圖的行事方式,這可能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所真正缺乏的東西,一種在血液深處的難以言表的民歌手性格。

2005年,藉著民歌運動三十周年舉行的演唱會上,楊祖珺站在台上演唱歌曲。她的好朋友胡德夫也出版了三十年來的首張演唱專輯。回顧這三十年來兩岸的滄海桑田,看看楊祖珺的青春歲月,實在讓人忍不住要稀里嘩啦哭一場。

僅以此文向楊祖珺教授致敬!

作者:藍島

沒有留言: